红龙

南行游记之三黎平红色之旅

发布时间:2022/8/8 14:16:06   

年3月24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应贵州省何姓文化委员会昌富宗长之约,河南融合国防教育发展中心理事会副会长、南阳何姓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何祖磊、南阳何氏商会副会长何红龙一行,驱车从南阳出发,途经湖北襄阳、荆门、荆州,湖南常德、怀化等地,跋涉千余公里再次来到贵州黎平县,下了高速,已是凌晨1点。从山坡上远观黎平县城,俨然像是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颗夜明珠,灯光璀璨,令人甚是向往!

25日上午9点,与黎平县政协鸿毅副主席、黎平会议纪念馆杨馆长、黎平一中杨南平老师及黎平当地腾蛟公后裔何敏、忠勇宗亲等人相约中午一叙,时隔数月的再次相见,倍感亲切。话题谈到了关于黎平明末重臣、“中湘王”何腾蛟祠堂修缮及整个黎平区域内红色旅游文化板块的发展,鸿毅副主席对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作了介绍。新的进展的是:黎平县黎平会议旧址、黎平会议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纳入了“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体系,这样,也让曾经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红五军团司令部住址的“中湘王何公祠”有了新的历史定义。

下午3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何君文化委员会(下称:何君委)名誉会长子明宗长、贵州何氏文化委员会黔东南州昌富会长、贵州何氏商会总会长正华会长等人带队的一行8人,来到了位于黎平古城忠诚巷的“中湘王”何公祠。早年已经修缮过一次的“中湘王”何公祠,外墙立面为乳白色徽派建筑外观,门头上牌匾有两尊。一为:“中湘王祠”,是明末重臣何腾蛟年于明末兵部尚书、五省总督师任上在湖南湘潭遭清军突袭,被俘后不屈不降,绝食七天自缢而亡。时南明朝“永历帝”为表彰何腾蛟爱国之忠贞,追赠何腾蛟“中湘王”谥号。二为:“何忠诚公祠”,是清乾隆年间,朝廷为安抚民心,特表彰前朝英勇、忠烈之人,其授何腾蛟为“忠诚公”谥号。两个“谥号”为明、清前后两朝皇帝的双重表彰,足以见得腾蛟公之忠诚、爱国精神的伟大。

带队考察的子明宗长对此表示,何腾蛟公这样能得到前后两朝、当时敌我势力双重的重量级表彰,在史料记载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人物代表。也对年红军长征期间,中央红军红五军团司令部在祠堂内驻扎的情况作了详细的叙述:红军长征期间,以中共中央委员会等人召开的“黎平会议”,会议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了正确路线。不但对中央红军各编制进行了整顿和重组,也决定了中央红军向黔西北遵义地区转移的战略方针,由此,也奠定了“黎平会议”是遵义伟大转折的起点。其中,也谈到了作为中央红军高级将领的何长工、董振堂、凯丰(何克全)等同志在长征及黎平会议期间所做出的的巨大贡献。

在晚上的欢迎晚宴中,黎平县委、县政府等“四大班子”成员先后对来访的“何君委”考察团成员表示热烈欢迎。县委周文锋书记表示,对于黎平县区域内红色文化、长征文化的挖掘和完善工作要继续做下去,同时指出,针对“中湘王”何公祠,要打造出一个黎平历史名人文化纪念馆及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结合的景点,此提议受到了在座众人的称赞和认同。

26日一大早,昌富宗长便打来电话,邀约到一楼大厅相见,继续商议“何公祠”修缮事宜,更是表示前一晚上高兴的只睡了两三个小时,欣喜此事得到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领导的关心,也得到了“何君委”总会领导及贵州、河南、湖南等地宗长们的大力支持,并拟短文向关心“何公祠”修缮事宜的相关领导和宗长们报捷。对于昌富宗长的这种心系黎平红色文化教育,情系何氏先祖先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推崇,我们衷心表示感谢了!

早餐后,子明宗长、友才宗长及正华会长等人相聚而来,大家纷纷各抒己见,对“何公祠”以“何腾蛟文化纪念馆及长征红5军团司令部驻地”为基调的再修缮方案献言献策,并约定场馆修缮过程中,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为打造出一个展示忠诚、爱国的何氏历史文化人物,及中国共产党长征文化红色教育传承的展馆做出自己的贡献。上午10点钟,依依不舍的送别了子明、昌富宗长一行。然后与黎平县弘毅副主席、文化旅游局唐局长、祖华馆长等人继续沟通起了修缮大纲及布展方面情况。简单餐叙后,与大家握手相别,相约再见后,驾车与红龙副会长奔省城贵阳而去。

次日,返回南阳途中,回想起这次历时3天的黎平南行之旅,既匆忙、充实,又倍感欣慰。对于黎平“何公祠”能够以“何腾蛟腾历史文化纪念馆,及中央红军长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修缮方案和最终落成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这正好与当前的国家政策及国家领导人所提倡的忠于爱国、红色传承等精神相辅相成,也为黎平众多优秀历史名人文化和红色教育文化的融合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构思和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6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