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龙 >> 红龙生活环境 >> 钢城包头绿水蓝天从何而来中国城市报
包钢总排水工程
提起包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素有“共和国工业长子”之称的包头钢铁集团,以及以北重、一机等大型军工企业所构建起来的“中国兵器城”的形象。重工业发达的背后,往往是对环境极度透支,这已经成了社会的共识。但包头市政府领导就是不信这个邪,二十多年来把环保工作当成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包头市环保局在今年2月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五届蝉联“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的单位,同时还荣获“全国环境执法先进集体”“全国环境信访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等荣誉。
包头市的环保工作到底有何“灵丹妙药”?包头市环保局到底有何“独门秘笈”?带着诸多疑惑,中国城市报近日走进了包头市环保局,在这里找到了这座草原钢城如今能有“绿水蓝天”的奥秘所在。
环保引入大数据监管无死角
在包头市环保局环境监管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一张包头市城区的奥维地图,上面布满了不同颜色的标记符,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监测等级,其中红色带感叹号的就是重点监控区域。当操作人员将鼠标落在其中一个标记符上时,上面便出现了这个地方详细的环境数据。工作人员介绍,包头市范围内所有排污企业都安装有24小时实时监测系统,各项数据在第一时间都会上传监管中心,监管中心24小时有人值班,一旦发现超排情况,就会立马通知相关负责人前去执法。
“我们在全是重点区域设置了27个高空高清摄像头,有效覆盖半径为5公里,能够对监控区域内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环境监察支队负责人张强让工作人员挑选了其中安装在环保局大楼顶部的摄像头,随着鼠标的转动,周边城市的面貌清晰呈现。
“没有应用大数据以前,执法工作主要是靠人,队员们每天开个车到处巡查,跑的地方不少但效果不大,排污企业有些隐藏在不易发现的民房或者是山里,有些是白天停业晚上生产,给环保监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回顾以前的工作张强感到很无奈,“现在有了大数据,每个队员的手机里就有各类企业的地图信息,并且连着导航,执法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在包头市环保局领导班子看来,目前大数据应用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目前监测系统虽然做到了实时监测,但仍需要人工去发现,下一步我们将要更进一步提升监管中心的智能化水平,实时监测并能够自动预警,相关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通知到就近执法点和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率。”负责技术开发的同志说。
先天不足后天补变废为宝开新篇
在包头市环保局宣教馆里,呈现出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喷着红龙的烟囱,遮天蔽日般将整个城市笼罩;氟污染导致的普遍性骨头病,长着长牙地牛羊没法吃草饿死在地头,人也好不到那里去,皮肤溃烂骨头坏死……
“当时苏联援建包钢时,气象数据几乎没有,参照了一个点的数据,没想到却搞反了,刚好把包钢建在了这座城市的送风口上。”曾担任包头市交通局局长的刘学武说起这件事来倍感遗憾,“城市环保难搞,重工业城市环保更难搞,而包头的环保则是难上加难,但包头市环保工作硬是顶住了压力,包头的环境这些年越来越好了,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
作为冬季漫长的北方城市,冬季燃煤供暖是包头空气污染的一大源头,也耗费着巨大的煤炭资源。另一个方面,大量工业企业产生的废热需要水来冷却,白白流走的同时也耗费着大量水资源。环保重压之下,包头市政府决定寻求改变,一场变废为宝的工程就此拉开序幕。从年开始到年两年之内,包头市改造后的工业废热供暖面积超过万平方米,实现了主城区所有燃煤供暖锅炉的全部停用。“以前沿京藏高速从巴盟回呼市,一进入包头地界,就感觉到进了云里雾里,现在只要天好,基本上每次都能看见蓝天白云,变化真是不小。”一位长期在内蒙古工作的资深媒体人士表示。
年,包头市全年优良天数达到天,达标比例75.9%,PM2.5浓度降至46微克/立方米,顺利完成了“大气十条”第一阶段任务,在全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中连续3年评为优秀。“我们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一机厂已率先实现厂区内雨污分流,目前正在全面推广;污水处理和利用率分别达到了90%和95%;在年4月份全国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情况通报中,包头市改善幅度位列全国第二。”包头市环保局宣教中心负责人说。
市民争做环保人齐心共建最美城
“包头是包头市民的城市,环保工作也是需要每一个市民参与进来,只有大家齐力共建,环保工作才能做好。”一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谈起了他们的做法,“我们的‘包头环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