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龙 >> 红龙的繁衍 >> 乘着交通建设的东风,南北协调发展的红河
常年奔走在石屏、元阳等地的收购商刘承良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地处泸西县高寒山区的向阳乡大桥村村民李永能也有同样的感慨,几年前,当地农特产品藏在深山运不出,山里人出行十分困难,“路”成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他说:“现在公路修到了村口,种的蔬菜、瓜果,养的猪、羊再也不愁运不出去,有商贩直接来到家里收购,卖的价钱也好。”
一条条高速公路、通乡连村的柏油路,从南部到北部,从县内到沿海……路,让我州南北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也为全州城乡发展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新建的个元公路胡彦辉 摄
蒙文砚高速公路胡彦辉摄
南北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州最大的州情,也是“十三五”期间全州要着力解决的最大难题。“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我州坚持统筹布局、各展优势、协调互动、整体发展,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建立目标同向、规划同图、利益相连、措施一体的联动机制,促进南北基础设施通畅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绿色化,实现南北协调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
10多年前,地处我州南部的元阳县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与外界相连,出江难、回县难,“天堑”的阻挡严重阻碍了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后来,个冷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天堑”通了;再后来,元绿二级公路、红南二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高等级公路不过江的历史,元阳县初步形成了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网络。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给元阳县加快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山村致富路图片由泸西县委宣传部提供
不仅是元阳,在近10年间,我州先后完成蒙自至新街、新街至河口、平远街至锁龙寺、石林至锁龙寺、锁龙寺至蒙自、石屏至红龙厂、羊街至鸡街、蒙自至文山至砚山、新安所至鸡街、泸西至弥勒(一期)等12条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我州交通史上从“量”到“质”的完美蜕变。截至去年12月,由我州主导建设的泸西至弥勒(二期)、元江至蔓耗(红河段)、蔓耗至金平、元阳至绿春、蒙自至屏边、建水(个旧)至元阳、石林至泸西(红河段)7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全线开工,进展顺利;辖区内由省级组织实施的弥勒至玉溪、勐醒至江城至绿春高速公路、召夸至泸西高速公路均已开工。全州通车里程达.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公里、一级公路82.57公里、二级公路.57公里、三级公路.85公里……
泸弥高速公路 图片由泸西县委宣传部提供
交通不仅缩短了南北的距离,也让一条条道路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路”。说到交通带来的便利,绿春县半坡乡半坡村村民李披然喜滋滋地说:“以前路不好,去一回县城都是两头‘黑’。现在,从乡里到县城的路宽敞平坦,自家种植的胡椒被收购商拉到省外,价格比以前高出了许多。”
大变通大发展
我州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一线,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农户的资产不能增值,收益就无从谈起,摆脱贫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州扶贫办负责人说,只有推动贫困地区农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贫困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的能力,才能彻底拔除穷根,实现脱贫致富。
红南、元红二级公路胡彦辉摄
在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我州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建设为抓手,瞄准连片成带、板块联动、南北统筹,规划全州调优产业结构新蓝图。在海拔米以下河谷地带,发展热区果蔬、花卉等产业;在海拔米至米的中半山区,发展水果、蔬菜、药材、梯田红米、特色养殖等产业;在海拔米以上高寒山区,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济和山地牧业,加快形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3大板块。截至目前,北部已建成24个万亩以上规模产业带,南部建成67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
泸西万寿菊产业图片由泸西县委宣传部提供
在红河县红河谷30万亩热区库博公司打工的杨林伟,是来自大羊街乡大水塘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以前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少、生活困难。现在来基地打工,他和妻子一年的收入合起来有4.5万元,可观的收入,让一家人的幸福梦想照进了现实。
许多像杨林伟一样的农户通过产业发展获得了红利。我州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强化企业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群众连接到产业链上,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延长和价值链增值带来的收益。红河县创建种仔猪养殖、禽苗孵化、水产育苗、小黄牛养殖、工厂化育苗“五大中心”,以入驻企业为平台,为贫困户提供了优质鸡苗25万只、生猪头、鱼苗万尾;泸西县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通过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扶持培育了龙威、明康汇、香港兴仔记、新利康、天露果蔬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进驻,扶持建设起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到基地打工、劳务输出等,激发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用产业巧妙地开辟出一条富民“钱”途。
红河县牧野小黄牛繁育中心来源网络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乘着交通建设的东风,随着南北产业协调发展,我州南北呈现出比翼齐飞之势,屏边的猕猴桃,蒙自的枇杷、石榴,绿春的八角、胡椒,元阳的红米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走出了红河,走向了全国,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
记者:李立章
责编:马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