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龙 >> 红龙的繁衍 >> 黔货出山精品水果山坡遍种金银果农民生
山坡遍种“金银果”农民生活喜乐多 6月的贵州,瓜香果甜,丰收在望。在那高高的山岗上,绿绿的树林瓜藤下,挂满了一串串“金银果”:有红彤彤的罗甸红心火龙果、金灿灿的荔波黄金百香果、甜蜜蜜的水城猕猴桃、圆溜溜的安顺六马蜂糖李、蓝盈盈的麻将蓝莓……香香甜甜的水果里,藏着果农幸福的笑脸。
麻江蓝梦谷蓝莓生态旅游景区(麻江宣传部提供)
罗甸县龙坪镇五星村的果农罗家合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个星期左右,罗甸红心火龙果就要上市了。最近几天,罗家合一家都围着家里的几十亩火龙果基地“打转转”。 荒山变果园,土豆玉米让位“金银果”,得益于我省蓬勃发展的农村产业革命,许多像罗家合一样的贫困户种上了精品水果,过上了像果子一样甜的幸福生活。 在水城县猴场乡猴场村,定位精品高端水果的红心猕猴桃让村民李定江一家鼓了腰包发了家,不仅盖起了新房子,还买起了漂亮的车子,一家人的日子是越过越滋润。李定价的妻子谢礼英告诉记者,“我们的猕猴桃走的是高端市场,绿色安全、品质好、口感好,市场好的时候25元一斤都卖过呢!” 在镇宁自治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永和村,有一片认养模式的樱桃园。镇宁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永和村驻村第一书记申慧民告诉记者,“樱桃成熟的季节,这些樱桃树的主人都会来次采摘樱桃。村里光着一项就增加了10余元的集体收入。”目前,该村以樱桃节的举办为契机,实现农旅发展,村民收入节节高。 罗甸火龙果、水城猕猴桃、镇宁樱桃等精品水果一路在农村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在全省落地生根,开出了“致富花”,结出了“金银果”,发展出了致富产业。
玛瑙红樱桃产业,帮助20万群众增收致富。(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慧摄)
来看一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水果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止5月底,全省果园面积达.6万亩,(其中蓝莓、李子面积全国第一、猕猴桃面积全国第三,火龙果、百香果产业规模均进入全国前列),同比增长11.5%,其中,当年新增55.6万亩,水果产量39.8万吨,同比增长8%,产值35.7亿元,同比增长27%。预计到6月底,全省果园面积达万亩,同比增长10.14%,产量万吨,同比增长23.5%,产业增加值39.6亿元,同比增长23.7%。 这组漂亮的数据背后,是全省上下积极实施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的久久为功。 贵州多嘉果。罗甸火龙果、水城红心猕猴桃、镇宁蜂糖李、麻将蓝莓等众多水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成为响当当的区区品牌。如何把这精品水果产业做大做强,造福当地百姓,我省在示范基地建设、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下了“大力气”。 今年3月29日、4月4日,省农业农村厅专题研究水果产业相关工作,并就落实领衔省领导指示作出具体安排。 年,该厅统筹财政资金.45万元,用于水果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其中,水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5万元,全部用于8个“万亩片”和25个百香果“千亩村”示范基地生产建设环节;新增资金万元,万元用于果园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万元用于绿色防控、质量安全、休闲观光等建设,调整万元中央专项支付资金投入水果产业;安排万元支持六枝特区组建SPV公司发展猕猴桃产业。 我省还成立了水果产业专班,积极统筹各方力量联合推进各项工作。同时,还组织专家深入各地果园开展技术服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省农村产业革命水果产业百香果、猕猴桃等8个省级专家组多人次,深入44个县区,78个镇乡的水果基地开展建园、栽培技术、贮藏保鲜等内容多样,不同形式的技术服务92次,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人次。 根据《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水果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年)》显示,我省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八要素”,聚焦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蓝莓等水果,着力打造“万亩片”“千亩村”示范区。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作用,加强产销衔接和品牌打造,完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链接机制,将精品水果打造成我省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眼看火龙果就要上市了,罗家合的眼里都是笑意。几年前,务工返乡的罗家合把家里的荒山种上了火龙果。如今,靠着家里的几十亩火龙果,罗家合一家早在年就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过上了像火龙果一样红火的日子。“今年火龙果价格好,产量也不错,又是个丰收年。”罗家合笑着说。
农户喜摘麻江有机蓝莓(通讯员甘海燕摄)
故事:
罗甸火龙果:让果农的日子像火龙果一样红火 6月24日,早上天麻麻亮,罗甸县龙坪镇五星村果农王必究和罗海素夫妻俩早早吃过早餐,收拾停当后,带着镰刀、背篓等工具,骑着摩托车前往1公里以外的火龙果基地。 “7月初火龙果就要上市了,趁着早上不热,要赶紧到基地里去打理火龙果。”王必究告诉记者。 清晨的火龙果基地里,粗壮的火龙果枝头上既有淡红色的火龙果,也有硕大的淡黄色火龙果花。两人走进基地,忙碌了起来。“这几天,基地里的活路多着呢,要授粉、要疏花疏果、还要修剪枝条、除草。今年火龙果价钱好,虽然累点,但我们心头很高兴。”罗海素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告诉记者。 年,在广州打工的王必究听说家乡正在发展火龙果种植,留心打听了一番。这一打听,让王必究动了心。“当时,火龙果已经在罗甸试种成功了,并且已经在五星村种了起来。火龙果价格好,当时一斤能卖15元,一亩地能结果多斤,亩产上万元。这可比在外打工,一个月那元的工资强多了。不仅如此,当时政府发展火龙果产业,还免费提供火龙果种苗和水泥桩,“我们只管出劳力就行。” 打定主意后,夫妻二人用了一年时间,把家里的8亩荒坡开垦出来,准备种火龙果。
但在种火龙果的时候,两人又犯了难。以前在家的时候只种过土豆、包谷,对于火龙果这个“外来户”,两人还真不知道咋办。 正在夫妻二人为难的时候,罗甸县农工局的杨开社老师走进了二人的基地,从打桩、种植、施肥、授粉手把手教两人火龙果种植技术。 年,王必究家的8亩火龙果挂果,当年收入3万多元。 尝到了甜头之后,两人又把家里的6亩荒山全部种上了火龙果,年,14亩火龙果全部进入采收期。 随着火龙果面积的扩大,王必究一家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几年,我们不仅把之前修房子欠的钱还了,还加盖了一层楼房。家里大大小小的车子也买了6部,不管是拉火龙果还是出门都方便。”罗海素笑着算起了这几年的丰收账。 “是嘛。最近火龙果价格还不错,估计今年火龙果的毛收入在10万元左右。”望着挂满枝条的火龙果,王必究的脸上笑容满满,丰收在望。
安顺市平坝区高峰镇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实现农户增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旷光彪摄
麻江:小蓝莓编织致富梦 “10多年前,我们听都没听过蓝莓,也没见过蓝莓;现在,这里蓝莓满坡,靠着蓝莓,不少人发了家致了富。”6月23日,时值周末,麻江县龙山镇共和村瓮安寨村民龙国琴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忙活着。 年,麻江县在蓝梦谷大健康有机蓝莓生产区举办了第一届乡村旅游节暨蓝莓文化节,位于生产区内的共和村村民瞅准发展机遇,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蓝梦农家”就是其中之一。 “前几年我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很艰难。后来我家先是跟着县里种蓝莓,之后又借助农旅发展吃起了‘旅游饭’,我家的好日子,都是靠着蓝莓发展起来的。”龙国琴说。 从种蓝莓到发展蓝莓旅游,龙国琴一家的“蓝莓致富路”就是麻江县蓝莓产业的缩影。 从年引种蓝莓,到年吸引大批游客的生态蓝莓旅游景区,麻江人与蓝莓的“缘分”历经20年,不仅没有一分褪色,反而历久弥新。从种植加工走向了农旅一体,产业链条越拉越长,缔造了麻江最具地域色彩的一张特色名片。 年成立的贵州瑞蓝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麻江最早“吃螃蟹”的一批蓝莓公司。公司一直致力于蓝莓的引种、繁育、苗木培育等项目,已从引进的80多个品种中,选育出了20多个适合麻江和贵州种植的蓝莓品种。 在麻江县,像瑞蓝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数据显示,内参与蓝莓产业开发的企业共2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 20年的时间,麻江蓝莓从开始试种,历经引种试种、攻克育苗技术难关、建立苗圃、规模化发展基地等阶段。目前麻江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蓝莓生产基地县,蓝莓种植面积约6.23万亩,产量达0吨,全县合作社16家,大户52户,种植户户,带动农户余人增收。 有了良好的种植基础,麻江县还走起了农旅结合的发展新路子。 以“春观花、夏尝果、秋赏叶、四季品酒”为主题,麻江将生态蓝莓采摘观光活动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集蓝莓采摘、农事体验、养生养老、民俗风情展示为一体的乌羊麻嘎尤苗寨。 同时,按照“农工一体、农文旅融合、提一接二连三”的现代产业发展思路,麻江将乌卡坪蓝莓生态产业示范园与蓝梦谷景区融合发展,统一规划,建设打造成蓝梦谷大健康有机蓝莓生产区。 如今,美丽的蓝梦谷蓝莓飘香,旅游兴旺。小小的蓝莓,正在编织着人们的致富梦想。
农户正在挑选刚采摘的百香果
短评:果实满山助力脱贫硕果累累 深山藏佳果。翻看我省地图,沿着地图寻找,你能找到香脆的沿河空心李、“甜过初恋”的镇宁樱桃、红彤彤的罗甸火龙果、像珍珠一样的麻江蓝莓、酸酸甜甜的百香果、“7不够”的修文猕猴桃、饱满多汁的三都水晶葡萄……精品水果的足迹遍布全省。 这些品质好、味道佳的山珍美味,并非一直占据着地图,长久以来,大多数水果只是藏在山里,害羞地躲在农家小院里,站在田埂地脚边,一度成为只有当地人才能品尝的珍馐,装点着山里人的果盘子,极少出现在市场上。 自从我省开展农村产业革命以来,在好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把眼光瞄准了这些美味山珍,将山上的精品水果“请”下山,种在了曾经低产的玉米地甚至是荒山上。 从此,这些来自深山的佳果大大方方地铺展在我省的版图上。把果子们“请”下山后,政府和群众按照产业革命八要素,积极打造精品水果产业。 如今,经过农民的精心管理,“天生丽质”的果子们因为好品质迅速赢得了市场。 数据显示,截止5月底,全省果园面积达.6万亩,水果产量39.8万吨,产值35.7亿元。精品水果成为当仁不让的致富“金银果”,水果产业成为贵州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让人高兴的是,如今我省成立水果产业专班助力精品水果产业发展,相信在好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贵州脱贫攻坚将会硕果累累,群众致富也将会迎来增收比蜜还甜的新生活。
六枝猕猴桃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慧摄
声音:
罗甸县果业产业化发展办公室高级农艺师张永忠:选准产业一鼓作气干下去
上世纪90年代,省果蔬站、省果科根据罗甸“天然温室”的气候优势,通过对罗甸野生火龙果资源的普查、筛选及利用,进行选育、试种并获得成功后,选取“紫红龙”、“晶红龙”、“粉红龙”等优良品种于年大量推广种植。 如今,罗甸曾经的荒山荒坡已经种上了3.25万亩,投产面积2万亩、预计产量2.1万吨、产值1.89亿元。 10多年的发展,火龙果产业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全鲜果销售,到如今引进企业发展深加工,火龙果酵素、果酒、花茶、果粉、果干片、多糖等产品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附加值。火龙果产品更是线上线下热销,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 10多年的经验证明,只要因地制宜选准了产业,围绕产业八要素一鼓作气的干下去,就会收获一个红火的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甘坝村村民正在采摘丰收的葡萄。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慧摄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琼芬:种植精品水果打造甜蜜产业 黔南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合发展优质精品水果。近年来,黔南州找准在水果品种结构调整上发力,逐步打造出罗甸火龙果、荔波蜜柚、长顺苹果、福泉金谷福梨、三都水晶葡萄等优势品种,产业规模化优势逐步凸显。 目前,黔南州水果种植总面积.45万亩,产量5.32万吨,产值2.8亿元。其中:苹果7.61万亩,梨14.72万亩,桃18.74万亩,李子19.63万亩,葡萄18.41万亩,柑橘21.82万亩,火龙果总面积3.3万亩。 通过狠抓质量、塑造品牌、拓展市场、精深加工,目前,精品水果已经成为我州农民致富的“甜蜜产业”。
镇宁县六马镇果农卢朝云在果园采摘李子。六马镇李子产业规模12万亩,产值达8亿元左右,惠及贫困户户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徐其飞摄
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李子产业数据对比: 年,全镇李子总面积达11万余亩,总产值达5.7亿元; 年,全镇李子总面积近12万亩,预计总产值达到8亿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梁晓琳
编辑刘添元
编审肖慧